D A R K T R U T H

這篇文章要說明兩個極其重要卻又很激進的觀念:第一、成功是隨機而不可預測的,而且成功的隨機程度遠超過我們的想像。第二、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,都可以採取各種不同的具體行動,來使隨機性有利於自己。承認隨機的力量,並不會讓我們變得軟弱,而是正好相反。長久以來,人們習慣將成就歸功於遠見、才華、策略、計畫、分析,以及最常見的:聰明及努力,但其實有没有可能,絕大多數(遠超乎人們想像的多數)的成就,都只是隨機性、機缘巧合和運氣的某個混沌函數?這個問题的答案是:「YES」。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:我們該怎麼面對及因應這個事實?

我們在【世上絕大多數的偉大成就,其實都是隨機的結果】一文中,解釋了固定系統隨機系統的分別,在固定系統中,成功的關鍵確實取決於努力(一萬個小時的練習);所以我們這一篇文,就專注在絕大多數人所處的隨機系統,因為那才是真實世界的真實樣貌。最簡單辨別這兩者的方式,就是看該成功者是否有辦法反覆再創造類似的成就。大谷翔平、鈴木一朗、費德勒、馬友友有辦法(因為他們都處於固定系統的領域),John Paulson(成功預測次級房貸風暴,而提前放空大賺一票的基金經理人)卻没辦法,他在聲名大噪的那一役之後,表現就一直不理想,甚至出現一年虧掉投資人52.5%的慘劇。而這種「没有辦法再次複製成功」的案例,相信您仔細一想,一定可以想到很多。

此文獻給那些,在先前的文章中提及多次,「一定的經濟水平以上」的讀者。如果還對這個標準有所疑慮,可以先參考下面三篇文章,分别以不同的標準,向您解析所謂「一定的經濟水平」,實務上呈現的數據樣貌。

找不到工作给人養就好?
年收入224萬是「最大快樂值」?
最殘酷的現實:現代社會「成家」的成本

台北看守所內,阿強一如往常地,靜靜的躺著,望著泛黃斑駁的天花板,不知在沉思著什麼。這是41歲的阿強,第三次的鐵窗之旅,原因都是擔任詐騙集團的車手。這一次的車手做了半年左右,被捕入獄服刑,第一條判決定讞的刑期是一年,受害人的被騙金額是120萬。而後面尚在調查、審理、調解中的案件,還有十幾件。原本服刑本監在宜蘭監獄的阿強,被各地的地檢署、法院不斷借提來借提去,除了雲林和嘉義以外,幾乎全台的監所,阿強都光顧過了。

當已經在服刑的受刑人,如果身上還有其他未決的官司,那麼在開庭前的數天到數週,就會提前被送到開庭所在縣市的監所,等候開庭。然後開完庭後,也許再等個數天到數週,才會被送回原服刑本監。安排借提班車的調度,是書記官和法警的任務,他們的職責就是讓檢察官或法官開庭時,當事人會準時出現。阿強這半年的車手足跡,遍布全台,所以進入宜蘭本監不到一個月,就開始了全台的巡迴開庭之旅。

為什麼是醫師娘呢?這點我們等到下集再來揭曉,上集先來點文學饗宴和知識科普。《阿特拉斯聳聳肩》的中文譯本,共分為三集,加起來將近1,500頁、120萬字。市面上一般厚度的書大約是6~8萬字,可見此書「巨」作之規模。這本在1957年完成的巨作,在西方世界中,影響和傳播的規模僅次於聖經,更是以美國為首的近代先進國家,主要的思想核心價值來源。直到2009年才有了中文版的問世,資本主義都不知道跑幾輪去了。但神聖的真理,並不會因為隔了將近70年再去檢視,而有任何的違和。不論身在哪一個時代的人,都是依照內心最純粹的哲學價值觀,去對這個世界的現實進行再創造。

如同《暗黑真相網》已經著墨許多的觀點一樣,每個時代都有著各種政治正確的思想、主義、價值觀,在影響、操控,甚至是奴役當代的人們。《阿特拉斯聳聳肩》一書,與1950年代的美國,在利他主義的主流氛圍下,大膽提出了利己主義的思想。這點從美國現在由川普主導的國家政策中,展露無遺。沒有什麼大愛、大我、大家庭,你想要獲得我的保護,就是付錢!所有的利他,都是在優先滿足利己後,才順其自然而達到的效果(或者應該說買賣)這樣的思維,與東方的儒家思想,千百年來都是背道而馳的。蘭德(《阿特拉斯聳聳肩》的作者)提出,如果有哪一種道德膽敢勸你們,從對快樂的放棄裡尋找快樂,那它才是一種對生命的無禮否定。當然前述句子中的「快樂」一詞,還可以替換成其他詞語;但一樣的是,它宣揚你應該放棄優先利己的想法,轉而向利他主義(或不管它在不同的文化裡叫什麼?)靠攏。

當老師往返著屏東,一邊看著種子逐漸成長茁壯之際,當初選擇冒險的決心,也成了灌溉的成分,隨著萌芽的綠枝,冒出了潛藏的風險。印著公權力標籤的收割機器,無所不在的虎視眈眈,試圖搜集齊每一分足以成罪的證據,湊成能夠起訴結案的業績。

上集中有分析過,台灣大麻不合法的主因,跟電子煙的不合法一樣,主要絕對不是危害性,而是稅收考量,因為不像成熟的香煙市場一樣稅收穩定且明確。而在稅收考量的背後,另一層的暗黑真相則是,那些立法者與他們的商業朋黨之間,還沒有喬好這塊餅要怎麼分?跟電子煙原理類似的水煙來說,就沒有遭到禁止的命運。原因很簡單,就是水煙在台灣的量體實在是太小了,形成不了夠誘人的稅收基礎(稅基)。

隨著COVID-19疫情的爆發,許多台商或在中國工作的台灣人,都陸續回到了台灣,包含了已經跨出第一步的農業博士與創業導師。但其實,那個時間點回到台灣的大多數台灣人,並不是要躲避疫情,而是為了要回來過農曆年,還有投票給蔡英文。那個時間點還叫做「武漢肺炎」,也還沒開始大規模的傳播及封鎖,所以絕大多數根還在台灣的台灣人,都沒有被困在中國,包含了農業博士和創業導師。

直到大家都回到台灣後,武漢肺炎才開始恐慌式的爆發,升級為全球性的新冠疫情。原本等著要回中國的博士和老師,發現這波疫情遠比想像中的嚴重,而且看不到盡頭。於是許多同樣被「困」在台灣的人,都得想辦法開始找事情做了。農業博士回到了老家的屏東、台東一帶,抱著回饋鄉里的心態,做起到處巡迴診斷的植物醫生;而老師則是回到了擅長的創業領域,繼續尋找及孵化,下一個能夠成功開花結果的種子。

根據真實故事,沒有改編。

「我們什麼時候要開始計劃?」接通電話的,是一位農業博士,他曾經是全球四大農肥技術公司之一:以色列化工的中國區域總經理,後來辭職自行創業,在中國及台灣做土壤改良計劃的項目,人們稱他「植物醫生」。

好久沒有更新這一系列的文章了!話說《陪你PayNeed》在2022/7/10上線後,大概順利運作了半年左右,期間男會員成長到5,000多位、女會員成長到了3,000多位,都是在只有下關鍵字廣告的狀況下。在過了損益兩平點之後,其他原本計劃中的行銷方式,都還沒來得及上場,就遇到了一些,生意場上難免都會遇到的狀況。

所以,這篇文章就分三個面向,來分享這一個真實案例。一從創業做生意的角度、二從人生機運的角度、三從市場生態的角度。

前情提要:【被薪資所得綁架的社會

在最近的巡迴道別宴中,有天來到了西門町一間,有名的羊肉料理,放眼望去,除了老闆之外,店內所有的員工,都已經是越南籍的了。想起先前去晶華酒店、國賓飯店A CUT,服務生也都已經分別是印尼人和越南人了。

版主大概在30歲以前的時候,非常愛看勵志類的書籍,特別是作者本人撰寫自己,從貧困到富有的白手起家過程。而愛看這些勵志故事的最主要原因,當然就是版主並非出生於那種,新生兒一活產就財富自由的原生家庭;所以很自然地,血液裡流著努力向上爬的基因。

例如曾看過的一本書,作者就讀某間,以產8+9出名的高中,卻空前絕後考上台大第一志願的學系,最後成為暢銷書及勵志演講作家。當然這類的勵志故事,在當時版主的年輕心靈裡,又再添上一針,努力向上爬的基因強化劑。

付費訂閱方案

近期熱門文章

文章分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