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續前一篇【父母資本與階級流動】,這一篇來更殘酷的:在階級流動的演化中,兩性於不同階層的此消彼長。很多的女性主義團體常提出的「不公平」數據是:做同樣的工作,女性的平均收入卻只有男性的82%(不同國家的數據不同,但都是男高女低沒錯。)但其實,在這看似歧視、壓榨女性的數據背後,藏著一些肯定會讓您大吃一驚的暗黑真相。而這個暗黑真相,更會點出許多群體的隱忍辛酸,和不為人知的生存「男」處。
「女性的平均收入只有男性的82%」是事實沒錯,就像「台灣平均每人有一顆睪丸」一樣是事實。但在「統計事實」的背後,恐怕更高視角的整體樣貌,呈現的總是和大多數人直覺或印象中的大相逕庭。以【大繼承時代與長照悲歌】一文中的案例來說,當一個現代女子,希望自己未來的另一半,其收入能夠在「平均之上」就好,看似合理不過份的要求;但事實是,符合的男性只有全體的20%。什麼!不是應該是50%嗎?怎麼會只剩20%呢?而且那平均收入的數字,看起來也只是「勉強可度日」的水準而已啊!結果竟然只有20%的男人有達標?答案是:赢過剛好50%的那個叫「中位數」,而不是「平均數」。以台灣整體的收入分佈來說,要贏過平均數,大概要在PR75~80(視產業別)以上才有辦法。而如果再看看那些剛好達標中位數的男人收入,相信幾乎所有的正常智商女性都會說:「算了,老娘靠自己好了。」
在【殘酷世界的生存法則】一文中,已經清楚地告訴大家,出生於劣勢家庭的小孩,日後成為罪犯的機率,是平均值的40~50倍。「歹竹出好筍」的幻夢,只會出現在萬中不到一的特例,以及特意渲染的偽例,不會成為教科書式的SOP。無奈,再劣質的基因,總是一樣帶著自私的本能,渴望將自己的DNA序列繁衍下去,而忽視了群聚物種「個體利益最大化」和「群體利益最大化」的取捨及平衡。雖說,人類已然稱霸地球,不再有征服或抵禦其他物種的需求,但自身群體內的資源分配和階級排位,永遠還是影響著社會間的種種互動;所造就出的幸福或苦難,更如漣漪般地擴向無辜的其他個體。
以最近的一個「新莊箱屍案」為例,被殺的70歲老翁為殘疾人士,其29歲的兇手兒子是輕度精神障礙,其妻則是中度精神障礙。可見,殘疾的陳翁是在41歲時,才和中度精障的妻子「老來得子」,滿足了其自私基因的繁衍本能;而這奮力一筆,寫出的到底是幸福天倫,還是人倫悲劇,我們已從新聞上看到答案。更有甚者,諸多「劣劣相結」的後代,因不可能討得到老婆,自私的劣質父母還會舉債去越南幫兒子買一個老婆回來;除了負擔繁衍任務,這位越南新娘還得沒日沒夜的工作賺錢養全家,以及償還那筆把自己買過來的債務。
在【資本主義循環的暗黑真相1】及【資本主義循環的暗黑真相2】中,相信應該解答了許多讀者,對於所處時代及經濟體中,自己的相對位置和選擇。這一篇則是要來研究一些,同屬於那個舊世界「美好年代」的傳世智慧,套用在今日廿一世紀的資訊時代,有什麼驚人的毫無違和之處?不知是否您也和我一樣察覺到,許多不同世代的智慧箴言,說的其實都是同樣的東西;只可惜所有時代的愚者總是占了壓倒性的大多數。從大約五千到七千多年前,人類從狩獵採集時代,正式進入定點定居的農業群聚時代;加上文字的書寫記錄啟用,包含你我的近代祖先在內的絕大多數人,都逐漸成為了,被這個時代大環境與原生家庭,或甚至是一層層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所綁架,進而失去自由的清爽感的人。
以「都市化」這個時代趨勢來說,人們用健康和快樂,去交換了便利和舒適。雖然和70%以上人口都不住在都市的一、兩百年前相比,我們的平均壽命增長了一倍左右;科技發展也讓今日的平民(甚至貧民)都能稀鬆平常地享有,一、兩個世紀前,王室或貴族才可能擁有的物質水準。但就美國哈佛大學的分析,現今人們的「生命品質」卻呈現不增反減的趨勢。在高達84%人口都擠在都市的現今(以美國為例),民眾焦慮的比例多了21%,憂心的比例更多了39%。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David Levari提出了所謂「舒適潛變」(confort creep)現象,指出每一次的科技進步,都使我們的舒適圈縮小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30年前人們出門就是出門了,不會有什焦慮;但30年後的今日,人們如果出門忘了帶智慧型手機,將會像少帶了身體某個器官一樣而焦慮不堪。也因為如此,人們甘願成為被科技操控(甚至可說奴役)的俘擄,想想都市房產、品牌迷思、比較社交...等《暗黑真相網》都著墨過的領域,是不是都是這樣的現象?
「政治正確」這個詞,首次出現於1970年代,而且是美國新左派女性主義所發明的詞。那是女性開始大規模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一代,所開出的第一槍。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,離婚從原本被視為極度禁忌的特例,在短短的不到一個世代後,再也不低於43%(歐美先進國家)。當時趁女性主義的異軍崛起,而熱銷一時的女權著作是《The Female Eunuch》(譯:女太監),書中將男人描繪成刻薄的模樣、自私而無同情心的惡霸、裝出各種男子氣概、實則憎恨女人、只想壓制女人使其服從。作者Germaine Greer 宣揚,女人不應該把自己「當作女人」。她極力鼓吹,男女之間唯一的小差異,就是48個染色體的一個而已。她以農場動物作比擬,說女性因被「閹割」而變得溫順,但這種為了口感而犧牲香氣的傳統,必須被改變。她主張女人應該跟男人一樣強悍而有主見,能跟他們按照男人的方式競爭。她認為母親們被迫「無聊地」待在家裡,跟她們哭鬧的孩子們綁在一起。女性必須獲得解放,外出工作以實現自我。
但這馬上產生了一種悖論:為什麼一個媽媽照顧自己的孩子要被認為是貶損其地位,但讓另一個女人(保母)來做就不是貶損呢?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顯示,英國的兒童照顧成本是全球最高的,花掉了家庭收支的1/3。而其他的大多數國家,女性的平均收入,更是不足以負擔,2個以上的兒童照顧成本。但從那時至今,女性(女權)主義仍然頭也不回地一飛沖天。然而,不光是女權,半個世紀以來,種族、性別認同、菁英主義、資本主義、氣候變遷、核能…,都成了政治正確的針對議題。
一夫一妻制的暗黑真相 3
- 2025-02-12
- 兩性真相
1973年,科學界算是正式定義了,「人類」這個演化而來的物種,與演化前的若干物種之間,一個明確且明顯的界定,那便是:直立行走。這個時間點可以追溯至320萬~440萬年前,那位最古老的雌性直立人化石,被取名為「露西」。直立行走之後,人類的前肢進化成了精巧的雙手,開始懂得製造及使用越來越多,高效率的狩獵及戰鬥工具。而當獲取食物的量與質,得到了營養上的大躍進後,人類的大腦也隨之開始了宇宙級的增長;當腦容量長到超過750毫升以上,所謂的高智慧物種就此誕生。高智慧的人類(智人)超越了生命的存在意義,開始發展出「生存」和「生殖」(繁衍)以外的自主思想及行為。
達爾文:「所有生命之所以存在的終極意義,就是為了延續生命。」不管是動物也好、植物也好,延續生命的唯一方式,就是繁衍後代,讓自己的基因,永續地留在這個地球上、這個宇宙中。從可以活三千年的聳天大樹,只能活三天的無眼小蠅,無一不遵從著這生命的原始意義。至少在長生不老藥、基因複製人、大腦記憶存取等科技還沒發展出來之前,人類再怎麼高智慧,還是得遵循這個基因本能;唯一的差別只有,採取什麼樣的「繁衍策略」去實現這個延續生命的本能。不同的物種各有不同的繁衍策略,主要分為一夫一妻制、一夫多妻制、群交(雜交)制,而不同的繁衍制度,形成的客觀條件或環境各為何,就是此文要探討的地方了。
現代婚姻制度的崩解 3-覺醒篇
- 2025-02-02
- 兩性真相
140年前,人類的各種生產,開始了大量的工業化。各種工廠對女性勞動力的需求,將她們從較低產值及效率的「家庭」單位中,給拖了出來,投入生產效率高得多的工業化工廠。自此,女人在家中染紗、織布、縫紉的時數,大幅地降低。但就如我們在【阿特拉斯對醫師娘的聳聳肩(上)】一文中說過的:人類因為總生產力(效率)的提升,而被釋放出來的時間,並沒有被拿去體驗及享受,世上各種簡單、美好的快樂;而是被拿去追求,各種越來越難以滿足的精緻慾望。文明及科技進步的一個明顯副作用,就是慾望不斷增長、品味日益精緻化。導致人們即便物質生活大幅提升,心靈卻仍永不滿足。
後來,大概在80年前左右,工廠對女性勞動力的需求,催生了女性在職場中的角色轉變;女性開始大量接受高等教育,那原本是王室、貴族、富賈的女兒,才有的資格。但無論如何(也來不及回頭了),高等教育大幅提升了女性的社會地位和自我期許,她們開始覺得,自己是獨立的個體,而不是文明社會的奴隸,因此越來越不甘於被傳統婚姻的家庭責任給束縛。這導致了一個非常重大的變化,生育率不斷下降(至少在絕大多數文明地區),女性不再如工業化之前一樣地無節制生育,那種生6~10個孩子的大家庭成為了歷史。
先來回答一個讀者來信的問題,也算有跟本文的主題扯得上關係:在社會上可以算得上人生勝利組的醫師,苦惱於自己的漂亮千金女兒,跟詐騙刺青89在一起;然後那位詐騙89,騙了一堆人之後神隱,結果身為女友的醫師千金,還高調地幫男友說話、辯解、善後。無奈的醫師發出感嘆:「富養女兒也沒有用?怎麼防止女兒跟詐騙89交往吵著要結婚?」這個殘酷的問題,最客觀主義的回答就是:設定期限,最後通牒。如果還是無可救藥戀愛腦,就宣告放棄,把希望跟資源,擺在其他兒子(或女兒)身上。如果沒有其他小孩了,就趕緊再生一個!套句風水大師林正英的台詞:「這個穴沒用了!」在最高檔的人肉市場,沒抽煙、沒刺青、沒生過,這三項條件,會成為標配的原因也基於此,因為一旦被89污染過的女人,往往這三項至少有一,而頂級的有錢人才不想玩被89內射過的穴。
日本政府為改善年輕女性不斷流入東京的情況,打算提供每人60萬日圓(約13萬元台幣)的補助,要單身女性搬離東京23區,到其他地區工作或結婚,內閣官房將在2025年度預算申請中列入相關經費。此計畫僅限於女性,即使她們沒有就業計畫,也可以獲得補助。此外,對於有意願移居鄉下的女性,參加地方政府舉辦的相親活動時,交通費也將予以補助。
測試一下您的「火山孝度」!
- 2024-07-25
- 兩性真相
一個非常經典的真實案例,可以作為現代婚戀市場的借鏡。一位職業欄為「醫美顧問」的小網美,最近在限動瘋狂發了一堆,婚姻出狀況的抱怨圖文。《暗黑真相網》當然秉持著研究的精神,從頭到尾追了一遍;歸納出了完整故事,以及在現代社會中,類似狀況的背後真相。相信不管是男人也好、女人也好,都能從這個案例當中,找到在當今的婚戀市場中,最適合自己的立足點和定位(還有策略)。
醫美顧問
這個職業在醫美圈子叫做「小蜜蜂」,好聽一點的職稱則是「醫美顧問」、「醫美諮詢師」......等等。她們有的是受雇於一家醫美診所、有的則是沒有固定的勞資合約,自由的往來於好幾家醫美診所。簡單一點說,她們的工作其實就是「業務」,把有醫美需求的客戶們,拉到她們受雇或配合的診所,然後從中抽取佣金。
新聞來源:40歲髮型師娶18歲越南新娘被罵翻,親吐相親原因「年輕台女不想生」
這則新聞一出,又一堆讀者轉傳過來。一樣,我們秉持著《暗黑真相網》的超然中立觀點,來為大家解析這樁「買賣」,背後的各種成因及動機。還有更重要的是,這則實際案例,能夠讓有類似處境的當代台灣男女,有什麼可以思考或是覺悟的地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