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進入主題之前,先用一個近期的真實案例,來呼應並複習一下,上集中的諸多內容及要點。一位在新竹開房仲公司的老友,在2024年11月份時緊急向我求救,說有位老客戶急需一筆數千萬元的短期融資,原因是央行在2024年9月19日祭出了新的打房政策,第二戶限貸5成、第三戶(或豪宅)限貸3成。這位房仲老友的客戶是聯發科主管的有錢竹科太太,她在2020~2021年間,買了多間預售屋,最近都擠在一起交屋了;都是買在竹科台積電的附近,當初預售時一坪30幾萬,現在已經漲到一坪60幾萬了。但因為竹科太太買了太多間,被限貸3成,一時之間補不出那麼多現金來交屋。若是違約交不了屋,不僅要照合約賠建商15%的違約金,連這幾年double的房價漲幅也沒有了。所以急找上我這位房仲老闆好友,請他幫忙找能救急的銀行外管道。這位房仲老闆(有關他的故事,請見【創業的故事:包養網站】一文) 自然找上了我,熱心助人的我很快幫他聯繫上熟識的金主(詳見【暗黑生財術-放款】一文),在短短的2~3天內,就馬上設定好並撥款,讓竹科太太全都得以順利交屋了。
這樣的案例,在最近的幾年絕對不是特例。竹科這類地區,生殖和投資的執念無比強烈,扣繳憑單不是滋養家庭的獎狀,而是能翹起銀行槓桿的籌碼基礎;菁英的FOMO競爭及比較社交的必須虛榮,成了支撐竹北房價的一磚一瓦,驗DNA診所…啊不!離題了,沒事沒事!以開頭的案例來說,即使扣掉45%的房地合一稅,以及銀行及民間利息的成本,這3~4年的房價資本利得,仍然會比聯發科主管的薪資所得,還要高出不少。這完全驗證了上一集所說的:越往金字塔的前10%,勞務所得和資本所得的分配,往往不是兩極對立,而是贏者通吃(例如純收租的地主,往往在勞務所得的底層,因為他們不必工作;而中下階層的勞動者,往往在資本所得的底層,因為他們幾乎完全沒有資本所得。)一直要到金字塔前1%到0.1%的層級,資本所得才會再次甩開勞務所得的比例,成為那猶如歐洲舊世界美好年代的Old Money,這也是那群FOMO竹科人,在潛意識中的終極應許之地。
除非被騙、賭博、婚姻失利(某種程度來說,失利的婚姻也可歸類於被騙或賭博!)不然的話,這對竹科夫婦的後代,應該是可以成為下一個世代,佔人口總數大約15% ~ 25%的「天生勝利組」了,就是一出生所確定能繼承到的資本(所得),就贏過一般人一輩子的平均勞務所得。至於他們會接受到什麼樣的教育栽培期待,以及自己想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過法,就又是另一個偏哲學的議題了。但總之,在法幣系統以及r>g這個衡常不等式的加持下,打房或均富的目標及理念,不僅在未來不可能見到,在過去也從來沒有出現過。趁著兩次世界大戰的重新洗牌,中產階級這個群體,能夠出現和崛起,已經是時代紅利下的世紀奇蹟了!
除了這些以外,這樣的案例及趨勢,還呼應了上一集中的哪些觀念呢?又印證了哪些《暗黑真相網》說過的內容呢?(不論是哪個領域,例如您覺得在包養網站的後台,找得到這位聯發科主管的身影嗎?)
1980年之後,全球的所得及財富增長,有75%流向了頂層的10%,中產階級在戰後「輝煌三十年」的強勢崛起,明顯的走到了盡頭,裙帶資本主義也正式改朝換代,用藝術一點的名字稱呼是承襲式資本主義,通俗一點的稱呼就是拚爹時代。教育和科技帶動的生產效率提升,終究還是無法超越資本超過一定存量後的自衍收益率。持續及穩定的世襲財富傳承,才是500年來資本主義的常態。剩下的問題只有,人們能否意識到,這些政治正確背後的暗黑真相,以及自己所處的時代循環位置?
資本主義的每一個發展階段,都有不同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