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 A R K T R U T H

不可逆的貧富懸殊,中下階層的因應之道

在過去的十年間,台灣的薪資平均數增加了17.54%(55.3萬→65萬),但薪資中位數卻只增加了13.35%(44.2萬→50.1萬)。也就是說,低於平均數的人口比例,越來越多了(也就是貧富懸殊越來越大)。截至2020年底的統計數據,已經有將近七成(67.88%)的人,薪資所得都是低於平均數的;也就是平均月薪低於5.4萬元,很符合在【女人拜金不等於壞,就像男人好色不等於渣】一文中,所分析的數據。

當然,以上都是單純「受薪階級」的統計數據,並沒有包含地主、企業主、地下經濟的數據,以及因為我國畸形的勞健保制度,所造成「高薪低報」的影響。但即使只統計受薪階級,有效樣本數也有900多萬人,扣掉15歲以下的小孩以及65歲以上的老人,基本上可參考度在70%以上是沒有問題的。

看過《暗黑真相網》文章的讀者,應該都知道,這些看似每年增加的薪資漲幅,其實都只是反映通膨反映鈔票的貶值),而不是真的「變有錢了」。絕大多數的中產(及以下)階級,其實質的購買力,其實是逐年遞減的;特別是如果把「房價」這項因素,也加入購買力分配考量的話。

再複習一次那個,在過去的文章中,一再提及的重要公式:
有錢人的賺錢速度 > 硬資產的漲價速度(房地產、奢侈品等稀缺資源) > 實際的通貨膨脹率(政府印鈔票的速度) > 民生用品的漲價速度 > 中產階級的賺錢速度 > 窮人的賺錢速度

通貨膨脹分為兩種,一種是政府公布的,平均每年2~3%的那種;一種是實際的通貨膨脹,平均每年8%以上的那種。其最主要的差別,我們在【貧富差距的新分水嶺】一文中有說過,那就是:政府所公布的通貨膨脹率,是沒有採計房價指數的!

我們在【房價漲不漲的暗黑真相】一文中提過的,科技進步所帶來的便利普及,大大彌補了中產階級實質購買力減弱的缺口。所以絕大多數的中下階層,靠著各種「小確幸」加總的整體快樂值,比起過往其實並沒有差太多。雖然各種言論平台上,每天仍然一堆人抱怨東抱怨西、靠北東靠北西,但他們離真的敢起身造反,還遠得很!

人們的總快樂指數以及總痛苦指數,其實變化都不大;只是,各自的「組成比例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。科技的進步,消弭了許多以往解決不了的痛苦之後,「高房價」的痛苦填補了這些空缺。也就是說,當代年輕人的總痛苦,其實跟以往差沒有太多,只是高房價成為了當今的痛苦指數中,最高比例的來源(大概是從15%→50%)。

很明顯的一個趨勢就是,台灣房地產的所有權,會更往金字塔頂端的人集中。一樣,我們用80/20法則來舉例(當然,依照慣例,此處的80/20只是為了方便比喻,實際的比例和數字不會那麼剛好。)在不知道多久以後的未來,可能全台灣有80%的房子,是被頂端20%的人所擁有,尤其是精華大城市。而這20%的人,光靠他們持有的80%房子,所產生的租金收入,就已經完全屌打,其餘80%人的勞務所得總合。也就是說,階級世襲的現象,將會更加地牢不可破。

很多金字塔頂端的精英家庭,他們現在最怕的,

想看更多?......成為訂閱會員,解鎖觀看更多暗黑真相!

相關文章

需登入會員才能留言 會員登入

付費訂閱方案

近期熱門文章

文章分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