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 A R K T R U T H

先來回答一個讀者來信的問題,也算有跟本文的主題扯得上關係:在社會上可以算得上人生勝利組的醫師,苦惱於自己的漂亮千金女兒,跟詐騙刺青89在一起;然後那位詐騙89,騙了一堆人之後神隱,結果身為女友的醫師千金,還高調地幫男友說話、辯解、善後。無奈的醫師發出感嘆:「富養女兒也沒有用?怎麼防止女兒跟詐騙89交往吵著要結婚?」這個殘酷的問題,最客觀主義的回答就是:設定期限,最後通牒。如果還是無可救藥戀愛腦,就宣告放棄,把希望跟資源,擺在其他兒子(或女兒)身上。如果沒有其他小孩了,就趕緊再生一個!套句風水大師林正英的台詞:「這個穴沒用了!」在最高檔的人肉市場,沒抽煙、沒刺青、沒生過,這三項條件,會成為標配的原因也基於此,因為一旦被89污染過的女人,往往這三項至少有一,而頂級的有錢人才不想玩被89內射過的穴。

為什麼是醫師娘呢?這點我們等到下集再來揭曉,上集先來點文學饗宴和知識科普。《阿特拉斯聳聳肩》的中文譯本,共分為三集,加起來將近1,500頁、120萬字。市面上一般厚度的書大約是6~8萬字,可見此書「巨」作之規模。這本在1957年完成的巨作,在西方世界中,影響和傳播的規模僅次於聖經,更是以美國為首的近代先進國家,主要的思想核心價值來源。直到2009年才有了中文版的問世,資本主義都不知道跑幾輪去了。但神聖的真理,並不會因為隔了將近70年再去檢視,而有任何的違和。不論身在哪一個時代的人,都是依照內心最純粹的哲學價值觀,去對這個世界的現實進行再創造。

如同《暗黑真相網》已經著墨許多的觀點一樣,每個時代都有著各種政治正確的思想、主義、價值觀,在影響、操控,甚至是奴役當代的人們。《阿特拉斯聳聳肩》一書,與1950年代的美國,在利他主義的主流氛圍下,大膽提出了利己主義的思想。這點從美國現在由川普主導的國家政策中,展露無遺。沒有什麼大愛、大我、大家庭,你想要獲得我的保護,就是付錢!所有的利他,都是在優先滿足利己後,才順其自然而達到的效果(或者應該說買賣)這樣的思維,與東方的儒家思想,千百年來都是背道而馳的。蘭德(《阿特拉斯聳聳肩》的作者)提出,如果有哪一種道德膽敢勸你們,從對快樂的放棄裡尋找快樂,那它才是一種對生命的無禮否定。當然前述句子中的「快樂」一詞,還可以替換成其他詞語;但一樣的是,它宣揚你應該放棄優先利己的想法,轉而向利他主義(或不管它在不同的文化裡叫什麼?)靠攏。

當老師往返著屏東,一邊看著種子逐漸成長茁壯之際,當初選擇冒險的決心,也成了灌溉的成分,隨著萌芽的綠枝,冒出了潛藏的風險。印著公權力標籤的收割機器,無所不在的虎視眈眈,試圖搜集齊每一分足以成罪的證據,湊成能夠起訴結案的業績。

上集中有分析過,台灣大麻不合法的主因,跟電子煙的不合法一樣,主要絕對不是危害性,而是稅收考量,因為不像成熟的香煙市場一樣稅收穩定且明確。而在稅收考量的背後,另一層的暗黑真相則是,那些立法者與他們的商業朋黨之間,還沒有喬好這塊餅要怎麼分?跟電子煙原理類似的水煙來說,就沒有遭到禁止的命運。原因很簡單,就是水煙在台灣的量體實在是太小了,形成不了夠誘人的稅收基礎(稅基)。

隨著COVID-19疫情的爆發,許多台商或在中國工作的台灣人,都陸續回到了台灣,包含了已經跨出第一步的農業博士與創業導師。但其實,那個時間點回到台灣的大多數台灣人,並不是要躲避疫情,而是為了要回來過農曆年,還有投票給蔡英文。那個時間點還叫做「武漢肺炎」,也還沒開始大規模的傳播及封鎖,所以絕大多數根還在台灣的台灣人,都沒有被困在中國,包含了農業博士和創業導師。

直到大家都回到台灣後,武漢肺炎才開始恐慌式的爆發,升級為全球性的新冠疫情。原本等著要回中國的博士和老師,發現這波疫情遠比想像中的嚴重,而且看不到盡頭。於是許多同樣被「困」在台灣的人,都得想辦法開始找事情做了。農業博士回到了老家的屏東、台東一帶,抱著回饋鄉里的心態,做起到處巡迴診斷的植物醫生;而老師則是回到了擅長的創業領域,繼續尋找及孵化,下一個能夠成功開花結果的種子。

根據真實故事,沒有改編。

「我們什麼時候要開始計劃?」接通電話的,是一位農業博士,他曾經是全球四大農肥技術公司之一:以色列化工的中國區域總經理,後來辭職自行創業,在中國及台灣做土壤改良計劃的項目,人們稱他「植物醫生」。

新聞來源:假租廠房真堆垃圾

這個世界上,不知有多少領域,都存在著人們理所當然為之辯解的錯誤正義,將人們的生活,持續地推向本末倒置的集體虛偽。除了個人領域直接相關的生涯決策外,公眾領域更存在著,無所不在的政治正確。有的時候是明知故犯的沽名釣譽,有的時候是徹頭徹尾的盲從無知。不論是哪一種,終將人類導向那早晚即將到來的審判。

看了由有「流氓教授」之稱的張進益牧師所寫的《下流青春》一書,描述了張牧師從少年時期混黑道,無惡不作的荒唐歲月,到後來哥哥去世、家人苦勸的覺醒後,戒毒向善到成為現在桃園少年之家主任的心路歷程。這樣的勵志書籍出現在監所內,可謂得其所。然而諷刺的是,該書的封面上,七位掛名推薦序的名人,有二位正在被收押中,分別是當時任桃園市長的鄭文燦,以及時任台北市長的柯文哲。諷刺的同時,想起的另一個勵志故事則是,台灣目前最兇狠的幫派組織之一,竹聯幫仁堂XX會,其創辦人現在也遙身一變成為牧師了,兩位小孩更是就讀康橋貴族學校,該創辦人的社群頁面,也是滿滿的感恩主、讚嘆主!

當然,這樣的特例,並不能視為通例去期待複製,但就如薪資收入購屋頭期款的關係一樣,雖然薪資收入是至少60~70%人的主要(甚至是唯一)收入來源,但當轉化為購屋頭期款時,卻只佔了總購買力的30%而已。社會上的諸多面向,都是呈现這樣的狀態,也就是最大比例的通例,與整個經濟體的全貌一相比,反而成為了少數的特例;而各種小比例的特例一加總,反而成為了整個經濟體的多數通例。這樣的另類真相,如果套用在「娶老婆是靠愛情?靠錢?靠謊言?」這個議題上的話,您又會怎麼解讀呢?

相信每個人這一生當中,一定都多多少少有過這種感覺:「這些薪水太高的白癡,一定是被請來盡可能浪費越多納稅人的錢越好。」

有跟公務體系打過交道的人,這種感覺一定更為深刻。而不光是公務體系如此,在絕大多數的領域,都廣泛地出現這種現象,也就是「不適任者佔高位」的現象。60年前問世,和「墨菲定律」齊名的彼得原理,主要闡述在人類社會中,表現傑出的人才,終將被升遷到,一個他的能力再也勝任不了的「不適任等級」。

前情題要:【從康軒的被公審,探討一人一票的「民主」制度

這一篇繼續來探討(揭發),集體政治正確下的各種盲目從眾,與個體人生整體快樂值之間的關係。

吞了兩顆三號電池的少年醒了,神智也恢復了正常,趁著他與看護的對話時,加入了其中。為什麼會想不開吞電池呢?答案是因為跟女友吵架了。他說有其他獄友(男生)寫信給他在女子監獄的女友,說他的下半生(還是下半身,我不知道)不行了,導致他跟女友之間,產生了一些不愉快,所以一時想不開,想說一走了之,結果沒想到還活著。

監所是個很奇妙的地方,人在絕境之下,總會發揮潛能,在許多的不可能中,創造可能。受刑人與受刑人之間,是允許通信的,只要知道對方的姓名與編號即可。而絕對想不到的監所奇蹟之一,就是「搶別人的女友」。有的是偷看別人的信件,然後提前出獄後,去找他的女友策反。有的是偷看別人跟也在女監的女友通信,然後寫信去給他的女友挖牆角。

付費訂閱方案

近期熱門文章

文章分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