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 A R K T R U T H

在進入主題之前,先用一個近期的真實案例,來呼應並複習一下,上集中的諸多內容及要點。一位在新竹開房仲公司的老友,在2024年11月份時緊急向我求救,說有位老客戶急需一筆數千萬元的短期融資,原因是央行在2024年9月19日祭出了新的打房政策,第二戶限貸5成、第三戶(或豪宅)限貸3成。這位房仲老友的客戶是聯發科主管的有錢竹科太太,她在2020~2021年間,買了多間預售屋,最近都擠在一起交屋了;都是買在竹科台積電的附近,當初預售時一坪30幾萬,現在已經漲到一坪60幾萬了。但因為竹科太太買了太多間,被限貸3成,一時之間補不出那麼多現金來交屋。若是違約交不了屋,不僅要照合約賠建商15%的違約金,連這幾年double的房價漲幅也沒有了。所以急找上我這位房仲老闆好友,請他幫忙找能救急的銀行外管道。這位房仲老闆(有關他的故事,請見【創業的故事:包養網站】一文) 自然找上了我,熱心助人的我很快幫他聯繫上熟識的金主(詳見【暗黑生財術-放款】一文),在短短的2~3天內,就馬上設定好並撥款,讓竹科太太全都得以順利交屋了。

這樣的案例,在最近的幾年絕對不是特例。竹科這類地區,生殖和投資的執念無比強烈,扣繳憑單不是滋養家庭的獎狀,而是能翹起銀行槓桿的籌碼基礎;菁英的FOMO競爭及比較社交的必須虛榮,成了支撐竹北房價的一磚一瓦,驗DNA診所…啊不!離題了,沒事沒事!以開頭的案例來說,即使扣掉45%的房地合一稅,以及銀行及民間利息的成本,這3~4年的房價資本利得,仍然會比聯發科主管的薪資所得,還要高出不少。這完全驗證了上一集所說的:越往金字塔的前10%,勞務所得和資本所得的分配,往往不是兩極對立,而是贏者通吃(例如純收租的地主,往往在勞務所得的底層,因為他們不必工作;而中下階層的勞動者,往往在資本所得的底層,因為他們幾乎完全沒有資本所得。)一直要到金字塔前1%到0.1%的層級,資本所得才會再次甩開勞務所得的比例,成為那猶如歐洲舊世界美好年代的Old Money,這也是那群FOMO竹科人,在潛意識中的終極應許之地。

哈佛大學與多倫多大學的研究發現,「空中憤怒」(air rage)的事件正大幅增加。也就是說,人們在三萬英呎的高空上,變得異常憤怒。在研究了一百多萬次航班與四千起空中憤怒案例後發現,當飛機上設有頭等艙時,經濟艙的乘客勃然大怒的機率會高出四倍;而如果經濟艙的乘客登機時必須經過頭等艙,這個數字會驟升至八倍。所以,讓我們誠實一點,人們確實在乎自己的各種階層地位。每個人、每一天,都被這個資訊過度發達的「比較社交」社會,提醒自己的地位在哪裡。那些尷尬地走過頭等艙的平民,恨不得發起一次飛行中途的法國大革命,讓那些頭等艙菁英在斷頭台前排排站好。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,singing the song of angry men?

大約250萬年前,我們正式擺脫「猿人」的考古分類,成為「全直立智人」以來,一直都是處於「匱乏」的環境,對食物的匱乏、對物質的匱乏、對資訊的匱乏…。一直到1733年,織布機的問世,再到1850年的全面工業化革命,人們正式從匱乏的環境,開始轉變成豐富的環境;但是匱乏了250萬年的我們,似乎還沒有適應,這豐饒的100年。在基因的本能上,我們仍然處於隨時匱乏,並隨時渴望「更多」的原始設定,心理學先驅馬斯洛形容:人類具有「不知足的天賦」,也就是永遠無法滿足的動物。這樣的天賦,導致了現代人在各個豐盛的領域,仍然不停地渴望更多。然而,匱乏的大腦在現代富足的世界中,經常對我們不利;外在的力量,正在利用它以促成我們許多適得其反的過度追求行為。

「幹!北所很髒,環境很差,人的素質也差,雜役的素質也差…」在前往台北看守所的路上,張三丰抱怨著。當服刑中的受刑人,如果還有其他的未決官司,不論你的身分是原告、被告、證人,在開庭前的數天至數週,就會先被管轄法院借提到該縣市的監所,等候開庭,等到開庭結束後,再解還至原監。有些人很喜歡借提,因為可以到不同的監所一遊,買買不同的百貨、見見不同的新舊朋友,而且各監所對於這些借提來出庭的受刑人,幾乎是不太管的。也有些人不喜歡借提,因為可能在原監所的生活已經很穩定舒適,不太想有什麼變動。

這天開往北所的路上,一共有四位乘客,最「資深」的張三丰,是屏東排灣族原住民,已經關了五年多,這次不知為何突然被借提去當證人。「我三條總共18年9,都是這個。」三丰用雙手比了個手槍射擊的動作。今年才24歲的三丰,有著一副完美的體態,那體脂率一看就肯定只有個位數;壯碩的肌肉線條分明,不是館長那種大隻佬,而是像李小龍般的精實,搭配猶如JoJo冒險野郎般優美的肢體動作,完全一目瞭然他這五年多的自律。

看更多文章

付費訂閱方案

近期熱門文章

文章分類